首页 资讯 正文

「网络中国节·端午」兰州市城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体育正文 114 0

「网络中国节·端午」兰州市城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网络中国节·端午」兰州市城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城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实践(shíjiàn)活动 五月(wǔyuè)的金城,艾叶飘香,粽情绵长(miánzhǎng)。城关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掀起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热潮。从白发长者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到商圈楼宇飘起艾草清香;从童心巧手演绎环保创意,到民族团结(mínzútuánjié)共话家国(jiāguó)情怀——这一场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的文明实践盛宴,绽放(zhànfàng)时代芳华,让传统文化焕发(huànfā)蓬勃生机。 雁园街道科教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粽香传情”活动暖意融融。国企(guóqǐ)退休(tuìxiū)人员与社区青年围坐成圈,粽叶翻飞间,南北风味(fēngwèi)在谈笑中交织。 老人们一边示范祖传包(bāo)粽(zòng)(zòng)手法,一边追忆往昔——李大爷笑谈(xiàotán)自己曾获厂里包粽比赛锥形粽一等奖,张阿姨则分享“三转一拧”的粽绳捆扎妙招。当北方甜枣粽邂逅南方咸肉粽,当老者的手覆上青年的手,非遗技艺便成了情感的纽带。此刻,餐桌化作讲堂,炊烟升腾为文脉,在粽香氤氲(yīnyūn)中,文明悄然延续。 艾草(àicǎo)香中的时代交响 皋兰(gāolán)路街道中天健商圈内,传统艾草正(zhèng)焕发新生。周家庄(zhōujiāzhuāng)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商务楼宇,将端午挂艾的古俗创新融入社商共建实践。 工作人员以(yǐ)彩线为笔(wèibǐ),编织跨越时空的对话。李女士将陈皮与薰衣草融入艾绒,填入靛蓝(diànlán)绸布,轻咬(qīngyǎo)丝线一端,灵巧系出平安结:“安神不冲鼻,刚刚好。”商户们匠心独运,以薄荷、菖蒲叠出青山造型的艾草花篮。社区人员手捧星辰纹样香包:“二十四节气藏于褶皱,现代指尖赋予古方新生。”商户们暂别计算器,编织吉祥(jíxiáng)艾草花篮。这场古今对话,让都市(dūshì)重拾节气之美,在钢筋丛林中播撒(bōsǎ)传统文化的种子。 靖远路街道九州东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指尖上的端午”活动正酣(zhènghān)。居民们巧手翻飞,将废弃(fèiqì)纸杯裁剪成“环保粽”,又在蛋壳上勾勒传统纹样,一笔一划皆是(shì)匠心。 角落里,退休教师李阿姨正教年轻人包粽(zòng):“毛面朝外叠成(diéchéng)漏斗,糯米别压(biéyā)太实,留(liú)空隙才软糯。”她边说边卷叶成锥,舀米、放枣、盖米,一折一转间,棉线勒出匀称三角棱,手法娴熟。另一边,社区工作人员正举着快递盒改造的龙舟模型惊叹:“硬纸板也能变龙舟!”活动现场,不同年龄的居民(jūmín)相互切磋,传统端午元素与现代环保理念在指尖交融(jiāoróng)共生,绽放出别样光彩。 盐场(yánchǎng)路街道盐场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端午邂逅“六一”,童趣与古韵交织。院长妈妈们铺展粽叶,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出玲珑(línglóng)粽。孩子们沾满米粒的小手系绳时,文化自信的种子已伴着(zhe)粽香,在(zài)心田悄然生根。 千载(qiānzài)端午风,万里文明潮。从社区(shèqū)书院到(dào)城市商圈,城关区(chéngguānqū)用一场场有(yǒu)温度、有深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勾勒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图景。下一步,城关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持续推动传统节日与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网络中国节·端午」兰州市城关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